从”梗王”到赢家:常州足球背后的城市聪明
8月16日,常州队在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中1-0战胜镇江队,这场胜利不仅终结了八连败的尴尬纪录,更让”媒体:常州不只赢了一场球”成为热议话题。表面看是绿茵场上的胜负,实则展现了常州这座城市在舆论场上的高情商应对。从”十三妹”到”逆袭者”,常州用自嘲与幽默化解了竞技场上的失利,将足球赛事转化为城市营销的绝佳舞台。
当其他城市还在纠结比赛成绩时,常州早已跳出体育竞技的单一维度。正如媒体所言:”常州不只赢了一场球”,它赢的是公众好感度,是城市形象的重塑。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调侃,常州选择以洒脱姿态全盘接受,甚至主动加码玩梗——这种”打不过就加入”的策略,反而让负面心情转化为正向传播。
一场胜利背后的营销方程式
常州队的首胜来得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,而更令人惊艳的是配套的”赢球大礼包”。比赛当晚,”常州发布”就官宣了消费激励政策;次日,天目湖景区宣布对进球球员同姓游客免票。媒体敏锐地捕捉到:”常州不只赢了一场球”,更展示了一套成熟的城市营销组合拳。
这些看似即兴的庆祝活动,实则是精心策划的连续动作。当其他城市还在为赛事成绩焦虑时,常州已经构建起”体育+文旅+消费”的立体营销网络。有网友调侃:”常州队输球时玩梗,赢球时发福利,横竖都不亏。”这种将体育赛事转化为城市品牌资产的聪明,正是现代城市营销的典范。
后赛事时代:常州给城市营销的启示
随着常州队大概率无缘淘汰赛,”接下来怎么办”成为媒体关注焦点。但”常州不只赢了一场球”的深层意义在于:它示范了怎样将短期热点转化为长期品牌价格。城市营销不是一场足球赛的90分钟,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。
常州案例给其他城市的启示很明确:开头来说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,像常州那样能随时”接梗”;接下来要储备丰富的政策工具包,保证”有活可整”;最重要的是培养城市独特的气质——既能幽默自嘲,也能认真做事。当苏超热度褪去,真正留在大众记忆中的,不会是某场比赛的比分,而是这座城市展现出的特点与温度。
媒体评价”常州不只赢了一场球”可谓一语中的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城市形象战中,常州用体育做引子,以文化为底色,最终收获的远超一场比赛的胜利。它告诉我们:城市营销的最高境界,是让市民有归属感,让游客有期待感,让舆论有好感度——而这些,常州正在一一兑现。